“有幸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總在想,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科研之余,我們還能再做些什么?”12月26日,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博士生劉傳舉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曾經的清華大學紫荊志愿者服務總隊隊長,他的答案是“做一朵時代浪潮里的浪花,在志愿服務中,有一份光,發一份熱。”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像劉傳舉一樣將青春奉獻給時代,投身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文明傳承等家國命題的青年還有很多。12月26日,以“凝聚榜樣力量,助力青年成長”為主題的2021-2022年度“中國電信獎學金”總結分享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約有1500多名獲獎同學參加。劉傳舉就是今年的“中國電信獎學金”獲得者之一。
“中國電信獎學金”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和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聯合發起并指導,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主辦,自2014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七屆,總計獎勵資金七千萬元,獲獎學生達到11800多名。
通過評選機制迭代升級,活動形式豐富換新,項目廣度、深度不斷擴大,“中國電信獎學金”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獎學金項目之一。經校級、地市級分別推薦,省級初評和全國評審,今年的“中國電信獎學金”共確定了“天翼獎”獎學金獲得者97名,“飛Young獎”獎學金獲得者1483名。
投身時代洪流,青年一代使命在肩
在這場總結分享會上,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徐曉以視頻形式致辭。徐曉在致辭中指出,“中國電信獎學金”自2014年設立以來,在共青團中央、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遴選和推介了來自全國上千所高校的1.1萬余名優秀學子,他們理想遠大、信念堅定、刻苦學習、銳意創新、無私奉獻,崇德向善,是莘莘學子的身邊榜樣,是黨和國家的未來棟梁。
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藏民族大學等高校的6位獲獎大學生代表圍繞科技創新、投身新冠疫情防控、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鄉村振興、參與社會治理創新、弘揚網上文明等主題,分享個人經歷和故事。
疫情防控最需要的時候,青年學生不再是被保護者,而是也能身著防護服執甲上陣,這是劉傳舉在疫情三年間親身經歷的故事。疫情期間,他所在的清華大學紫荊志愿者服務總隊共組織了超過5000人次的各類抗疫志愿服務,僅疫苗接種志愿服務就組織了50余場;在大規模接種時,每日有超過700名志愿者同時上陣,保障校園單日近2萬人的疫苗接種工作順利進行。“做一次志愿很容易,但若我們堅持下來,讓志愿成為一種習慣,一切將變得不再普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心匯聚,終成暖流。”劉傳舉說。
如果仔細梳理今年的“中國電信獎學金”獲獎名單,可以發現這些獲獎的大學生有著共同的經歷:將自己的所學奉獻給社會,投身時代的命題之中。
這幾年,中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專業博士生朱柏杉將青春揮灑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借助學科知識助力西藏雙湖縣鹵蟲產業發展。2017年,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積極響應號召成立科考隊,依托學科專業優勢,立足當地優質商務資源,與西藏雙湖縣合作開展鹵蟲卵資源開發研究,打造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這一年,朱柏杉主動要求加入科考隊,7次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雙湖縣累計科考時間超過90天。
在這幾年間,朱柏杉所在的科研團隊與雙湖縣政府合作成立了當地第一家現代化工廠,建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漁業類科考站。2019年,雙湖縣正式脫貧摘帽,朱柏杉所在的科研團隊也為雙湖縣脫貧做出了獨特貢獻,他們也見證了當地從貧困到小康,“錢袋子”越來越鼓、“新村子”越來越美的深刻變化。
近年來,全國有數不清的縣城和鄉村像雙湖縣這樣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參與者的青年一代也感受到使命在肩。“未來,我們要在鄉村振興事業中,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朱柏杉說。
培養和激勵更多棟梁之才
“今年的評獎活動請同學們提交了個人視頻資料,從中看到了你們堅定的理想信念,看到了你們無私的青春奉獻,看到了你們優異的科研成果。”徐曉提到,在今年的“中國電信獎學金”獲得者身上,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年學子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人才支撐”單獨成章,專門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央對于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礎型、戰略型支撐的高度重視。
在中國信息通信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看來,當前數據已經成繼土地、勞動、資本和技術之后變成了第五類生產要素,而這一波數據要素化的創新需要更多青年一代的加入。“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共同努力,推動我們更快更好地進入數字時代,邁向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高潮,一個新的階段。”
作為本次活動主辦方之一,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教育行業事業部總裁聶筠炅表示,“中國電信獎學金”已經發掘出了一大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青年學生典型,通過大力宣傳青年學生榜樣,全面帶動當代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六有青年”。下一步,中國電信將一如既往為青年創業創新提供實踐、就業和實現自我、回報社會的舞臺,“愿所有同學都可以在青春的時節找到人生的航標”。
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梅峰表示,七屆“中國電信獎學金”獲獎學生達到11800多名,“這是相當可觀的人才儲備的資源,有著極大的社會價值”。
在這場總結分享會上,梅峰還發布并解讀了《“中國電信獎學金”貢獻力報告》,這份報告對于歷屆獲獎學生進行了調研和采訪,發現有90%以上的獲獎學生表示“中國電信獎學金”對于他們起到很大的激勵和指導作用,對于他們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外,這份報告還收錄了12位同學的成長故事,他們有的是自主創業者,有的是科研高峰的攀登者,有的是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獲獎者。“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理想遠大,將個人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民族復興的大圖景,有望成為未來可以堪當大任的棟梁之才。”梅峰說。